页眉

泰州市海陵区道教

#泰州市海陵区道观 #泰州市海陵区修行 #泰州市海陵区道士 #泰州市海陵区道教


清晨的邑庙街飘着淡淡的香烛味,老人们提着竹篮走进巷口的红门,门槛上的铜环磨得发亮——这是泰州城隍庙的日常。作为海陵区最具代表性的道教场所,它像一本活的史书,翻页间尽是这座城市与道教千年交织的故事。从东晋的晨钟到当代的法鼓,从唐代的庙基到明清的殿宇,海陵区的道教文化始终扎根在市井烟火里,成为“老泰州”记忆中最温暖的底色。

 

 

一、海陵区道教的历史脉络:从东晋走来的烟火道缘

 

海陵区的道教起源,可追溯至东晋时期。据《泰州宗教》记载,“佛、道二教传至时间不迟于东晋”,当时中原战乱,大批士族南迁,道教的“黄老之学”与当地的巫祝文化融合,逐渐在泰州落地生根。唐代是道教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随着李唐王朝尊老子为“玄元皇帝”,海陵区开始出现正式的道教宫观——泰州城隍庙便始建于这一时期,成为当时泰州城的“护城神”。

宋代,道教与儒学进一步融合,海陵区的道观迎来修缮高潮。泰州城隍庙在北宋年间历经五次翻修,规模扩大至“山门、审事厅、大殿、二十四司”的完整布局,成为江淮地区知名的道教活动中心。明清时期,道教逐渐世俗化,海陵区的道观与民间信仰结合更紧密,比如城隍庙的“城隍出巡”成为每年的固定庙会,吸引周边百姓前来祈福。

近代以来,海陵区道教经历了波折:民国时期的战乱导致部分道观损毁,文革期间更是遭遇严重破坏。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泰州城隍庙等道观得以修复,道教活动逐渐恢复生机。如今,海陵区的道教不仅保留了传统仪式,更融入了当代公益元素,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二、海陵区的主要道观:藏在巷子里的“活化石”

 

1. 泰州城隍庙:江淮第一城隍庙

提到海陵区的道教,必说泰州城隍庙。它位于海陵区邑庙街22号,是“江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隍庙建筑”(据江苏省道教协会2024年报道)。这座始建于唐代的道观,历经宋、元、明、清多次修缮,如今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风格:山门两侧的石狮子憨态可掬,大殿内的城隍神像威严庄重,两侧的“二十四司”塑像栩栩如生,每尊塑像都有对应的民间传说(比如“速报司”负责善恶报应,“痘疹司”保佑儿童健康)。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城隍庙都会举办“城隍庙会”,老人们穿着传统服饰,抬着城隍神像巡游,街头巷尾摆满小吃摊,热闹非凡——这是海陵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2. 心圣观:万历年间的“隐世道院”

除了城隍庙,海陵区还有一座低调的道观——心圣观。它位于海陵区江州北路33 – 46号,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心圣观的建筑风格更显古朴,山门是典型的明代歇山顶,殿内的神像“形象逼真巧夺天工”(据携程攻略2023年介绍),尤其是“三清像”(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采用传统彩绘工艺,色彩依然鲜艳。

如今,心圣观是海陵区道教协会的活动场所之一,经常举办道教文化讲座和公益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了解道教文化。

 

 

三、海陵区的著名道士:从传统到当代的“道者群像”

 

1. 齐大师:掌握多派道法的“正一法师”

在海陵区,提到道教人士,很多人都会想起“齐大师”。他是道教正一派弟子,在龙虎山完成传度和奏职,是“名副其实的正一法师”(据列表网2024年介绍)。齐大师的道法传承丰富,先后拜师学习了汉山道人密宗派道法、元皇派道法、华光派道法、圆光派道法,擅长“驱邪、祈福、解签”等传统法事。

齐大师的事迹在海陵区流传甚广,比如有一次,一位村民家里“闹邪”,齐大师用“元皇派符法”化解了问题,从此成为当地人口中的“活神仙”。不过,齐大师始终保持低调,他说:“道法是用来帮人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2. 沈宏发:当代道教的“公益领头人”

作为海陵区道教协会会长,沈宏发是当代道教的代表人物。他不仅致力于道教文化的传承,更积极推动道教参与公益事业。据泰州市民宗局2024年报道,沈宏发组织过多次“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提高道士的法律意识;他还带领道协成员开展“关爱活动”,看望孤残教职人员和困境老人,用实际行动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正能量。

沈宏发常说:“道教讲‘济世度人’,当代道士就要把这句话落到实处,为社会做贡献。”

 

 

四、海陵区道教的特色亮点:烟火里的“道文化”

 

海陵区道教的最大特色,是“融入市井、贴近生活”。比如“儒释道”一条街(虽然如今有些破落),曾经是泰州城的文化中心,道教宫观与儒家书院、佛教寺庙相邻,体现了“三教融合”的文化传统;再比如城隍庙的“签文”,内容多是“劝人向善、珍惜当下”,符合普通人的生活诉求;还有道教的“法事”,比如“祈福法会”“超度法会”,虽然保留了传统仪式,但也融入了现代元素,比如用音响播放道教音乐,吸引年轻人参与。

另外,海陵区道教的“公益属性”也是一大亮点。道协不仅组织关爱活动,还参与“非遗传承”,比如支持“海陵烙画技艺”(海陵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道教元素融入烙画作品,让传统工艺与道教文化结合,焕发新的活力。

 

 

结尾:道在身边,烟火里的传承

 

站在泰州城隍庙的大殿前,看着香客们虔诚地烧香祈福,听着道士们念诵的经文,忽然明白:海陵区的道教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仙术”,而是扎根在市井烟火里的“生活智慧”。它像一杯温温的茶,滋润着老泰州人的心灵;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当代人寻找“济世度人”的方向。

或许,这就是海陵区道教最动人的地方——它从历史走来,在当代绽放,始终与这座城市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

 


 

参考资料

1. 泰州市民宗局. 泰州市宗教活动场所名录[M]. 2025.

2. 江苏省道教协会. 泰州海陵区道协举办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J]. 2024.

3. 列表网. 泰州海陵择日 健康咨询 慈慧道长[EB/OL]. 2024.

4. 携程攻略. 泰州泰州市心圣观游玩攻略[EB/OL]. 2023.

5. 道客巴巴. 泰州宗教[M]. 2013.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传统文化 传统智慧 佛教 佛道国学 修行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现代心理学 精神内耗 致良知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