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镇江市句容市道教

#镇江市句容市道观 #镇江市句容市修行 #镇江市句容市道士 #镇江市句容市道教


说起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很多人第一反应或许是“茅山道士”的传说——电影里那些持符念咒、踏剑而行的形象,自带几分神秘色彩。但鲜有人知,茅山不仅是传说中的“仙山”,更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承载着两千多年的道教文化积淀。今天,我们就走进句容,揭开这里道教文化的真实面纱。

一、历史渊源:从“三茅真君”到“上清宗坛”

句容的道教历史,始于一座山与三个人的故事。西汉景帝年间,陕西咸阳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因厌倦官场纷争,结伴来到句容的句曲山(今茅山)修炼。他们在山间采药炼丹、治病救人,深得当地百姓爱戴。相传,三兄弟最终得道成仙,被后世尊为“三茅真君”。为纪念他们,句曲山改名为“茅山”,成为道教早期的重要圣地(趣历史网)。

真正让茅山道教走向成熟的,是东晋时期上清派的创立。东晋兴宁二年(364年),道士杨羲、许谧在茅山受“上清经”启示,创立了“茅山上清派”。这一流派以《上清经》为核心经典,强调“内修内丹(通过呼吸、导引培养精气)、外符斋醮(用符箓、仪式沟通神灵)”,融合了江南的温婉气质,很快在茅山周边传播开来(句容发布)。

南朝齐梁时期,茅山道教迎来了里程碑式的人物——陶弘景。这位“山中宰相”(曾拒绝梁武帝的多次征召,隐居茅山),不仅继承了上清派的教义,还将儒家的“伦理”、佛教的“因果”融入道教,形成了“三教合一”的理论体系。他著有《真诰》《登真隐诀》等经典,详细记载了上清派的修炼方法与神灵体系,并在茅山建立“华阳馆”,广收门徒。至此,茅山成为上清派的“宗坛”(即核心道场),被称为“上清宗坛”,影响力辐射全国(句容茅山景区官网)。

唐宋元明清时期,茅山道教持续发展。唐代,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曾被唐玄宗召入宫中讲道,著《坐忘论》强调“静思冥想”;宋代,茅山道院被列为“皇家道场”,皇帝多次遣使祈福;明代,茅山道士参与编纂《道藏》,进一步完善道教经典;清代,虽受战乱影响,但茅山道教的民间基础依然深厚。

二、主要道观:“两宫一观”的道院格局

茅山的道教建筑,以“茅山道院”为核心。它由历史上的“三宫五观”(三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五观:德佑观、仁佑观、乾元观、玉晨观、白云观)合并而成。建国后,经过重修,形成了“两宫一观”的格局,每座宫观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抖音百科)。

1. 九霄万福宫(顶宫)

位于茅山主峰大茅峰之巅,俗称“顶宫”,是茅山道院的核心。宫内供奉着三茅真君的神像,建筑气势恢宏,飞檐翘角间彰显着“连接天地”的神圣感。游客登顶时,常能看到道士们身着道袍,在殿前焚香诵经,氛围庄严肃穆。

2. 元符万宁宫(印宫)

位于茅山中部,因宫内有一块巨大的“先天八卦图”石刻而得名(俗称“印宫”)。石刻直径达10米,由花岗岩雕成,阴阳鱼图案清晰,象征着道教“阴阳调和”的智慧。此外,宫内还有一尊高33米的老子铜像,慈眉善目,手持《道德经》,传递着“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

3. 乾元观(下宫)

位于茅山脚下,是上清派的重要道场。与山顶的“顶宫”不同,乾元观以“清幽”著称,院内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适合道士修炼。观内保存着许多古代碑刻,记载着茅山道教的历史变迁。

三、有名道士:从“三茅真君”到“山中宰相”

茅山道教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道士的贡献。除了“三茅真君”,以下几位更是影响深远:

1. 葛洪(东晋)

东晋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曾在茅山抱朴峰修炼。他著有《抱朴子》,主张“内修金丹、外攘邪恶”,将道教炼丹术与养生学结合,对后世道教影响巨大。

2. 陶弘景(南朝齐梁)

前文提到的“山中宰相”,上清派的重要推动者。他的“三教合一”思想,让道教更符合世俗需求,也让茅山成为“文化名山”。

3. 司马承祯(唐代)

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唐玄宗时期的“道教顾问”。他著有《坐忘论》,强调“静思冥想”是修炼的关键,对道教的哲学思想有深入阐述。

4. 吴筠(唐代)

上清派代表人物,著有《玄纲论》,主张“道法自然”,将道教与自然规律结合,对后世“生态道教”有启发意义。

四、文化特色:“道法自然”的江南韵味

句容道教的魅力,在于它“接地气”的文化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上清派的“内外兼修”

上清派不主张“极端修炼”,而是强调“内外兼修”:对内通过呼吸、导引培养精气(内丹),对外通过符箓、斋醮沟通神灵(外符)。这种“平衡”的理念,符合江南人的生活态度。

2. 与民间信仰的融合

茅山道教从未脱离民间。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至正月十八,茅山都会举办“茅山香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云集,烧香祈福、拜谒神灵。香会上,舞龙、舞狮、杂技等民间表演精彩纷呈,道教仪式与民间文化完美融合(句容发布)。

3.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茅山的道观建筑,均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比如,九霄万福宫建在山顶,居高临下,象征“连接天地”;元符万宁宫的“先天八卦图”,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乾元观的园林风格,小巧玲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4. 道教音乐的“江南丝竹”

茅山道教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江南丝竹”为基础,加入道教咒语与经文,旋律悠扬,既有神圣感,又有江南的温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五、传承现状:从“保护”到“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句容道教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1. 文物保护

1983年,茅山道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1982年起,政府启动“茅山道院重修工程”,恢复了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等主要建筑;2006年,茅山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 人才培养

如今,茅山道院有几十位道士,他们不仅从事宗教活动,还积极参与文化传播。比如,道院定期举办“道教文化讲座”,向游客讲解道教历史与哲学;开设“道教养生班”,教授呼吸、导引等养生方法。

3. 旅游与文化传播

茅山风景区的开发,让更多人了解到句容道教文化。每年有数百万人次游客来到茅山,参观道观、感受道教智慧。道院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向年轻人传播道教文化,让“茅山道士”的形象从“神秘”走向“真实”(句容发布)。

结语:一座山的“文化密码”

句容的道教文化,是一座“活的文化宝库”。它既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又有“道法自然”的江南韵味;既有神圣的宗教仪式,又有浓郁的民间氛围。从“三茅真君”的传说到“上清宗坛”的辉煌,从“茅山道院”的建筑到“香会”的热闹,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道教与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句容,一定要去茅山看看。站在九霄万福宫的山顶,吹着山间的风,听着道士们的诵经声,你会明白:茅山的道教文化,不是“神秘的传说”,而是“生活的智慧”——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参考资料:

1. 趣历史网. 茅山道士:神秘与现实的交织[Z].

2. 句容发布. 句容历史文化公开课 | 茅山:结缘道教[Z].

3. 抖音百科. 茅山道院(位于江苏省句容市的道观)-百科[Z].

4. 句容茅山景区官网. 茅山道教与养生[Z].

5.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茅山道教音乐[Z].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佛教 儒释道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暴雨 王阳明心学 精神内耗 致良知 道家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 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