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磐安县道观,#金华市磐安县修行,#金华市磐安县道士,#金华市磐安县道教

提到浙江金华的磐安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中国药材之乡”“生态龙井茶之乡”——漫山的厚朴、白术林里飘着茶香,山涧的溪流绕着古村流淌。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片被绿色包裹的土地上,还藏着一段跨越千年的道教往事。从三国时期葛玄植炉修道,到晋代许逊传播道法,再到如今“炼火”“迎大旗”等民俗里的道教印记,磐安的道教文化像一杯陈茶,在岁月里慢慢沉淀,又悄悄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一、磐安道教的历史脉络:从仙踪到烟火
磐安的道教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据《身心两安 自在磐安 ——2021年浙江·磐安生态旅游长三角推广季走进常州》一文记载,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葛玄(江苏籍)曾到磐安“植炉修道、种茶修道”。那时的磐安,还是东阳、永康等县的边缘地带,山林茂密,人烟稀少,正适合道士清修。葛玄在这里种下的茶树,后来成为磐安“生态龙井茶”的源头之一,也为道教与当地农业文化的结合埋下了伏笔。
真正让道教在磐安扎根的,是晋代道士许逊。许逊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人物,曾任旌阳县令,因治水有功被百姓称为“许真君”。据《趣谈传统茶文化———磐安玉山茶场庙掠影》(道客巴巴)记载,许逊“为传播道教文化游历到磐安玉山”,看到当地茶农因茶叶卖不出去而发愁,便住了下来,“潜心研制了具有绿色原质和白毛特色的‘婺州东白’茶”,并派道徒四处施茶游说。从此,玉山的茶叶声名远扬,茶商云集,逐渐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之一。许逊也因此被当地茶农尊为“茶神”,至今仍被供奉在玉山茶场庙中。
到了宋代,磐安的道教活动更加活跃。玉山茶场庙的“赶茶场”庙会从宋代开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磐安600多平方龙虎凤大旗拜茶神,引来众游客云集观赏》,澎湃新闻)。庙会期间,周边村庄的村民会抬着许逊的神像巡游,举行“迎大旗”“炼火”等仪式,既是纪念许逊,也是祈求来年茶叶丰收、国泰民安。
明清时期,磐安的道教逐渐融入民间信仰,形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特色。比如,“炼火”民俗就是火崇拜、巫觋文化、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结合(《浙江民俗活化石——磐安炼火》,中国新闻网)。村民们会在夜晚点燃用木炭铺成的火坛,赤着脚在火上行走,嘴里念着道教咒语,祈求驱邪避凶、平安健康。这种仪式既保留了原始的火崇拜元素,又融入了道教的法术观念,成为磐安民俗的“活化石”。
二、磐安的主要道观:从历史到当下
磐安的道观数量不多,但每一座都有自己的特色,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观,也有正在规划的新观。
1. 玉山茶场庙:茶神的故乡
玉山茶场庙位于磐安县玉山镇马塘村,是磐安最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这座庙始建于宋代,最初是为了纪念许逊而建,后来逐渐扩建为一座规模较大的道观(《趣谈传统茶文化———磐安玉山茶场庙掠影》,道客巴巴)。庙内供奉着许逊的神像,两侧是道教的其他神仙,比如文昌帝君、关圣帝君等。每年的“赶茶场”庙会期间,庙内香火鼎盛,来自周边县市的茶农和游客都会前来祭拜,祈求茶叶丰收。
玉山茶场庙的特色在于“茶与道”的融合。庙内不仅供奉着茶神许逊,还陈列着各种茶叶标本和制茶工具,展示了磐安茶文化的历史。此外,庙内还有一座“茶圣亭”,纪念唐代茶圣陆羽,体现了“道茶同源”的理念。
2. 大高玄殿:正在修缮的历史遗迹
大高玄殿位于磐安县北海与景山公园之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磐安道教宫观大高玄殿修缮工程正式开工》,寺庙设计施工一站式)。这座殿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修缮,是磐安道教文化的重要遗产。2017年,大高玄殿启动修缮工程,计划恢复其原有风貌,完成后将作为数字展馆对公众开放,展示磐安道教的历史和文化。
大高玄殿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明代道教宫观特色,殿内的壁画和雕刻都保存完好,展示了道教的神话故事和法术观念。比如,殿内的壁画描绘了许逊治水的场景,雕刻则是道教的吉祥图案,比如龙凤、云纹等。
3. 昆仑山道观:规划中的新观
除了古观,磐安还有一座正在规划中的新道观——昆仑山道观(《磐安昆仑山道观规划设计评审会河南鹿邑举行》,寺庙设计施工一站式)。这座道观位于磐安县昆仑山脚下,规划面积较大,将融合传统道教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成为磐安道教文化的新地标。据介绍,昆仑山道观建成后,将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了解磐安的道教文化。
三、道教与当地民俗:从信仰到生活
磐安的道教文化不仅存在于道观中,更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迎大旗”:信仰的巡游
“迎大旗”是磐安县玉山区域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每年的“赶茶场”庙会期间举行(《中华网》,磐安民俗文化:独树一帜 异彩纷呈)。大旗的尺寸很大,有的长达600多平方,上面绣着龙虎凤等图案,象征着吉祥和力量。村民们会用竹杆抬起大旗,沿着村庄的街道巡游,后面跟着许逊的神像和道教乐队。巡游过程中,村民们会放鞭炮、敲锣鼓,热闹非凡。
“迎大旗”的意义不仅是纪念许逊,更是凝聚村庄的力量。每个村庄都会派出自己的大旗队伍,比拼大旗的大小和绣工,体现了村民们的团结和荣誉感。
2. “炼火”:火中的信仰
“炼火”是磐安县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近非遗:700度火坛中的狂舞“磐安炼火”》,360个人图书馆)。这种仪式通常在夜晚举行,村民们会在空地上铺一层厚厚的木炭,点燃后形成一个700多度的火坛。然后,穿着传统服装的村民们赤着脚,拿着铁链或钢叉,在火坛上行走、跳跃,嘴里念着道教咒语,祈求驱邪避凶、平安健康。
“炼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火崇拜,后来融入了道教的法术观念。村民们相信,通过踩火可以净化身心,驱走邪恶的 spirits,带来好运。这种仪式既惊险又神圣,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看。
3. 茶神祭祀:茶与道的融合
磐安是“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茶叶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而茶神许逊的祭祀,已经成为磐安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骨仙风 磐安云峰-茶和天下网》,tea.zjol.com.cn)。每年的“赶茶场”庙会期间,茶农们会带着新茶到玉山茶场庙祭拜许逊,祈求茶叶丰收、价格上涨。此外,庙内还会举行“斗茶”比赛,评选出最好的茶叶,展示磐安茶文化的魅力。
茶神祭祀的意义在于“感恩”和“传承”。茶农们通过祭拜许逊,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传承了磐安茶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结语:磐安道教的“活态传承”
磐安的道教文化,不像其他地方的道教那样轰轰烈烈,而是像山间的溪流一样,悄悄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从晋代许逊的“施茶”到宋代的“赶茶场”,从“迎大旗”到“炼火”,道教文化在磐安经历了千年的演变,始终与当地的农业、民俗、文化紧密结合,成为磐安的“文化基因”。
如今,磐安的道教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民俗活动正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磐安县政府正在积极保护和传承道教文化,比如修缮大高玄殿、规划昆仑山道观、将“炼火”列入非遗等。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磐安的道教文化遗产,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磐安的文化魅力。
磐安的道教文化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活在人们生活中的信仰和习惯。当我们喝着磐安的龙井茶,看着“迎大旗”的队伍走过,或者观看“炼火”的仪式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道教的神秘,更是磐安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这种“活态传承”,正是磐安道教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