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常州市金坛区道教

#常州市金坛区道观 #常州市金坛区修行 #常州市金坛区道士 #常州市金坛区道教


封面图

提到常州金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茅山”——这座被称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道教名山,一半在金坛,一半在句容,却把最灵秀的底蕴给了金坛。走在金坛茅山的山路上,风里飘着松针的香气,远处传来道观的晨钟,仿佛能听见千年的道音在回响。金坛的道教,不是高高在上的“仙术”,而是融入山水、渗透进当地人生活的“活的文化”。

 

 

一、金坛道教的历史脉络:从“三茅入山”到“道脉绵延”

 

金坛道教的根,扎在茅山。早在汉代,茅山就有了道教活动的痕迹。据《茅山志》记载,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背着药篓来到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他们在山上建了草庵,教村民识别草药,用丹术治疗疑难杂症。村民们感激他们,称他们为“茅真君”,后来干脆把这座山叫做“茅山”。

到了南朝齐梁时期,金坛道教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隐居在金坛茅山的乾元观。他一边炼丹修行,一边撰写道教经典《真诰》,还帮梁武帝出谋划策——梁武帝每有大事,就派人到山上问他,所以有“山中宰相”的说法。陶弘景的到来,让金坛茅山成为道教上清派的重要发祥地,吸引了大批道士前来修行,当时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的说法,可见规模之大。

不过,金坛道教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太平天国时期,战火波及茅山,很多道观被烧毁;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扫荡茅山,又毁了一批;文革期间,道观里的文物被砸,道士被赶下山。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宗教政策的恢复,金坛茅山的道观才开始慢慢修复。现在我们看到的乾元观、元阳观、崇寿观,都是那时候复建的。

图片1

 

 

二、金坛的主要道观:藏在山里的“道之秘境”

 

金坛的道观,大多藏在茅山的深处,远离喧嚣,像一个个“世外桃源”。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乾元观、元阳观和崇寿观。

乾元观

位于金坛茅山的青龙山下,是江苏省唯一的“坤道院”(即女道士修行的道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陶弘景当年就在这里隐居。现在的乾元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的,保留了传统的道教建筑风格:红墙黑瓦,飞檐翘角,门口挂着“乾元观”的匾额,两边的对联是“道法自然通天地,德合乾坤济万民”。观里有一口“炼丹井”,据说是陶弘景当年炼丹用的,井里的水还清冽甘甜。乾元观还有一项“宝贝”——道教音乐,2006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重要节日,观里的道士会演奏道教音乐,用笙、箫、笛、鼓等乐器,旋律悠扬,让人听了心静。

元阳观

位于金坛茅山的茅洞之上,初建于唐朝,当时叫“冲虚庵”。南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 – 1200年),改名为“元阳观”。元阳观的特点是“灵”——据说这里的签很准,很多游客来这里求签问事。观里有一座“玉皇殿”,供奉着玉皇大帝,殿内的壁画描绘了玉皇大帝的生平,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元阳观的后面,有一条小路通向茅洞,传说茅盈当年就是在这个洞里炼丹的,现在洞里还有一些古代的石刻。

崇寿观

位于金坛茅山的主峰附近,是一座“全真道”道观。它的历史比较悠久,始建于北宋,后来多次被毁,现在的崇寿观是2008年复建的。观里有一座“老君殿”,供奉着老子的塑像,塑像旁边有一副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崇寿观的环境很好,周围是茂密的竹林,风吹过来,竹叶沙沙作响,让人感觉很清净。

 

 

三、金坛的著名道士:从“三茅真君”到“当代坤道”

 

金坛的道教史上,出了很多有名的道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茅真君”和当代的尹信慧道长。

三茅真君

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金坛道教的“开山祖师”。他们不仅带来了道教的教义,还教会了村民们采药、治病的技能。据说,茅盈在茅山修行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位仙人,仙人传给了他“长生不老之术”,他后来活了一百多岁。三茅真君的故事,在金坛民间流传很广,现在茅山还有“三茅宫”,供奉着他们的塑像。

尹信慧道长

是乾元观的现任主持,也是江苏省道教协会的副会长。她1982年出家,师从著名道士陈莲笙道长。尹信慧道长致力于推广道教文化,她不仅修复了乾元观,还创办了“乾元观道教音乐团”,把道教音乐带到了国内外的舞台上。2018年,尹信慧道长被评为“全国宗教界先进个人”,她的事迹被很多媒体报道过。

图片2

 

 

四、金坛道教的文化影响:渗透进生活的“道之智慧”

 

金坛的道教,不是“躲在山里的宗教”,而是渗透进了当地人的生活里。比如,金坛的“茅山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举行,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都会到茅山的道观里烧香祈福,还有卖小吃、卖玩具的摊位,热闹得像过年一样。庙会的起源,就是为了纪念“三茅真君”的诞辰。

另外,金坛的“道家菜”也很有特色。道家菜讲究“清淡、养生”,比如“清炒竹笋”“香菇炖鸡”“道家素面”,这些菜都是用茅山的新鲜食材做的,做法简单,却很有味道。据说,道家菜的做法是从道士们的日常饮食演变而来的,道士们修行的时候,要“辟谷”(不吃饭),所以他们的饮食很清淡,注重养生。

还有,金坛的“道教音乐”,也是当地的文化瑰宝。乾元观的道教音乐,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旋律悠扬、舒缓,用笙、箫、笛、鼓等乐器演奏,让人听了感觉很放松。现在,乾元观的道教音乐团经常到各地演出,还参加过“中国道教音乐展演”等活动,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结尾:金坛道教的“活态传承”

 

金坛的道教,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现在,茅山的道观里,依然有道士在修行,他们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做早课、练太极、打扫道观;信众们依然来烧香祈福,求平安、求健康;游客们依然来感受“道法自然”的智慧,看山、看水、看道观。

有人说,金坛的道教是“活的文化”,因为它没有停留在历史的课本里,而是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比如,乾元观举办的“道教文化夏令营”,让孩子们学习道教的礼仪、音乐、武术,了解道教的文化;还有“道教养生讲座”,教人们如何用道教的方法保持健康。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金坛的道教,也让道教文化得到了传承。

金坛的道教,像茅山的泉水一样,清澈、甘甜,滋润着当地人的心灵。它不是“神秘的宗教”,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告诉人们要“顺应自然”“知足常乐”“善待他人”。或许,这就是金坛道教能流传千年的原因吧。

 


 

参考资料

1. 《茅山志》(南朝·陶弘景)

2. 《金坛茅山道教旅游整合开发浅议》(道客巴巴)

3. 《乾元观道教音乐 –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博雅特产网)

4. 《跟小姐姐去常州茅山清凉一夏,3天2晚探秘江浙沪宝藏乐园》(汽车之家)

5. 《市文广旅局专家组来坛调研茅山道教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情况》(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

6. 《单位概况 – 江苏省道教协会》(江苏省道教协会)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传统文化 传统智慧 佛教 佛道国学 修行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现代启示 现代心理学 致良知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