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衢州市开化县道教

#衢州市开化县道观 #衢州市开化县修行 #衢州市开化县道士 #衢州市开化县道教


衢州市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是一座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县。这里不仅有“根雕艺术之都”的美誉(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闻名遐迩),更有着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在开化的发展已有千年历史,其踪迹渗透于山水、民俗与人文之中,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化道教的历史渊源

 

开化道教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据《浙江通志·宗教卷》记载,唐代著名道士鄷去奢曾在开化北部的天童山(原名太白山)修炼。鄷去奢擅长内丹术,著有《太白山记》,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在天童山的修炼经历与道教思想,如“天人合一”“内丹修炼”等,对浙西地区道教发展影响深远。天童山因此成为开化早期道教圣地,吸引众多道士前来参访修炼。

元代是开化道教的发展期。元·衢州知府蔚彦明在《金钱山》诗中写道:“亭亭金钱山,地僻境愈静。不见炼丹人,空遗石坛井。”诗中“炼丹人”指金、钱二道士,他们在金钱山炼丹传道,留下石坛、古井等遗迹。金钱山由此成为开化道教另一重要场所,民间至今仍流传着“金、钱二仙炼丹救民”的传说。

明清时期,开化道教进一步普及,出现多座道观(如天童山道院、金钱山道院),成为当地民众祈福、祭祀的重要场所。然而,近代以来,受战争与社会变迁影响,道教逐渐衰落,许多道观损毁或消失。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政策落实,开化道教才得以逐步恢复。

 

 

三、开化主要道教宫观

 

1. 天童山道院(太白山道院)

天童山道院位于开化县城北部马金镇东部的天童山(太白山),是开化历史最悠久的道观之一。据《开化县志·文化卷》记载,道院始建于唐代,由鄷去奢创建,原名“太白山道院”。唐代以后,道院历经多次修复,明代达到鼎盛,成为浙西地区重要道教圣地。清代以后逐渐衰落,民国时期损毁严重。

近年来,道院得以修复,现有建筑包括正殿(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偏殿(供奉鄷去奢)、炼丹房等。建筑风格融合江南园林与道教传统,依山傍水、布局精巧,与周围自然景观(如石林、溶洞)相得益彰。每年农历三月三(鄷去奢诞辰),道院会举行盛大庙会,吸引大量香客与游客。

2. 开化吕祖庙

吕祖庙位于开化县城内,是全真派道观。据《衢州道教名胜集萃》记载,庙始建于清代,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建筑采用中轴线布局,主要殿阁有山门、正殿(供奉吕洞宾塑像)、后殿(供奉观音菩萨,体现“道佛融合”特色)。清代时期,吕祖庙是县城重要道教活动场所,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吕洞宾诞辰)都会举办庙会,届时香客云集、热闹非凡。

近代以来,吕祖庙曾损毁,近年来得以修复。现有道士3人,主要从事祈福、超度等法事活动,是开化县城内现存主要道观之一。

 

 

四、开化著名道士事迹

 

1. 鄷去奢(唐代)

鄷去奢是开化道教的“开山祖师”,唐代著名内丹家。据《唐才子传》记载,他早年在天童山修炼,“辟谷服气,修炼内丹”,著有《太白山记》,书中提出“内丹为根,外丹为末”的思想,对后世道教内丹术发展有重要贡献。民间传说他“得道成仙”,天童山因此被称为“仙山”。

2. 金、钱二道士(元代)

金、钱二道士是元代开化民间著名道士,以炼丹、救民著称。据《开化县志·民间传说》记载,他们在金钱山炼丹时,遇当地发生瘟疫,便用丹药救治百姓,因此被民众尊为“金大仙”“钱大仙”。其炼丹遗迹(石坛、古井)至今仍存,成为当地重要文化符号。

3. 王崇道(当代)

王崇道是开化道教协会会长(2021年至今),全真派道士。他致力于道教文化传承,推动天童山道院修复与吕祖庙重建,组织举办多场道教活动(如春节祈福法会、清明节超度法会)。同时,他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宣传道教文化,吸引年轻人参与,为开化道教发展注入新活力。

 

 

五、开化道教的文化特色

 

1. 与当地民俗深度融合

开化道教与民俗结合紧密,许多传统节日与道教仪式相关。例如:

  • 农历三月三(鄷去奢诞辰):天童山道院举办庙会,民众会带香烛、供品前往祈福,同时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如舞龙、舞狮)。
  • 农历四月十四(吕洞宾诞辰):吕祖庙举办庙会,香客会吃“斋饭”(素食)、买“吕祖符”(祈福用),祈求平安健康。
  • 春节:民众会到道观“烧头香”,祈求新一年顺利。

2. 道教仪式的独特性

开化道教仪式融合全真派与正一派特点,主要包括:

  • 斋醮法会:用于超度亡灵、祈福消灾,仪式包括诵经、焚符、拜神等,音乐采用“道教韵腔”(如《澄清韵》《吊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 内丹修炼:道士通过“调心、调息、调身”修炼内丹,追求“长生不老”,民间也有部分信众学习内丹术。
  • 风水占卜:道士会为民众看风水(如住宅、坟墓选址)、占卜吉凶,体现道教“天人合一”思想。

3. 与根雕艺术的关联

开化是“根雕艺术之都”,根宫佛国(佛教根雕圣地)闻名遐迩。道教也融入根雕艺术,天童山道院的神像、法器(如香炉、供桌)多采用根雕制作,造型古朴、寓意深刻(如用树根雕成的“老子骑牛”像),体现道教与当地传统艺术的融合。

 

 

六、开化道教的传承现状

 

1. 道教协会的成立

2020年5月22日,衢州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标志着衢州道教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2021年,开化县道教协会成立,负责协调管理全县道教活动,现有会员50余人(包括道士、信众)。

2. 当代道教活动

  • 常规活动:天童山道院、吕祖庙每年举办春节祈福法会、清明节超度法会、农历三月三/四月十四庙会等,吸引当地信众与周边游客。
  • 公益活动:道教协会组织道士开展慈善活动(如为老人义诊、慰问困难家庭),体现道教“济世度人”理念。

3. 信众与传承

开化道教信众以中老年人为主(占比约70%),主要信仰“祈福消灾”“长生不老”等理念。近年来,随着道教文化普及,年轻人逐渐参与(如学习道教音乐、武术),信众结构年轻化。道教协会还开展“道教进校园”活动,向学生讲解道教文化(如道教节日、礼仪),促进文化传承。

4. 文化传播

通过微信公众号(如“开化道教”)、短视频(如抖音、快手)宣传道教文化,发布道观活动、道教知识等内容,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此外,道院还举办“道教文化讲座”“道教音乐培训班”,培养新一代道教人才。

 

 

七、结语

 

开化道教作为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当地民众的精神寄托,也是开化文化的独特标识。随着时代发展,开化道教正以“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传承与发展,相信未来将继续为中国道教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参考资料

1. 《浙江通志·宗教卷》,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5年。

2. 《开化县志·文化卷》,开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10年。

3. 《衢州道教名胜集萃》,360个人图书馆,2018年。

4. 元·蔚彦明《金钱山》诗,《衢州府志》,1320年。

5. 澎湃新闻《开创历史!衢州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2020年5月23日。

6. 《衢州道教协会章程》,衢州市道教协会,2020年。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传统文化 传统智慧 佛教 佛道国学 修行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现代启示 现代心理学 致良知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