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镇江市京口区道教

镇江市京口区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是镇江的核心城区之一,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这里不仅拥有金山、焦山等著名山水胜景,更积淀了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自东汉末年传入镇江以来,便与京口区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景观。从古代的白兔山神庙到近代的三华山道观、横山凹三茅宫,从传统的玄门讲经到现代的道教养生讲座,京口区的道教文化始终在传承中创新,成为当地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京口区道教的历史渊源

京口区的道教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据《嘉定镇江志》《至顺镇江志》等文献记载,宋代京口区境内已有道教活动场所。其中,“白兔山神庙”是较早的道教遗迹之一,位于城东南十五里(今京口区辛丰镇一带),史志称“神庙乃道观俗称也”,说明其本质是道教宫观。不过,由于年代久远,白兔山神庙的具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但它的存在印证了道教在京口区的早期传播。

明清时期,京口区的道教进一步发展。清代《京口山水志》记载,当时境内有“三茅宫”“华阳观”等道观,其中三茅宫因供奉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而闻名,成为当地道教活动的中心。近代以来,尽管历经战乱,京口区的道教仍得以延续,部分道观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修复,重新成为道教活动场所。

三、京口区主要道教宫观

(一) 三华山道观

三华山道观位于京口区三华山风景区,是京口区现存最具代表性的道教宫观之一。该道观始建于明代,原名“三华观”,清代更名为“三华山道观”。道观坐落在三华山主峰之上,背倚青山,面临长江,环境清幽,风景秀丽。

三华山道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道教建筑特色与江南园林风格,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偏殿、厢房等。正殿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两侧配殿供奉三茅真君、文昌帝君、关圣帝君等道教神灵。道观内保存有清代的碑刻、匾额等文物,其中一块“三华胜境”匾额为清代书法家所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三华山道观经过多次修复,逐渐恢复了昔日的规模。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诞辰)等道教节日,道观都会举办盛大的法会,吸引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拜。

(二) 横山凹三茅宫

横山凹三茅宫位于京口区辛丰镇横山凹,是京口区历史最悠久的道教宫观之一。据《嘉定镇江志》记载,该宫观始建于宋代,原名“白兔山神庙”,明代更名为“三茅宫”,因供奉三茅真君而得名。

横山凹三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三茅殿、三清殿等。其中,三茅殿是核心建筑,殿内供奉三茅真君的塑像,神态庄严,栩栩如生。道观内保存有宋代的石香炉、明代的铜钟等文物,见证了其悠久的历史。

1995年,横山凹三茅宫经过修复后重新开放,成为京口区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道观都会举办“三茅真君圣诞法会”,信众们焚香祈福,场面十分热闹。

四、京口区知名道士

(一) 齐大师

齐大师是京口区著名的道教正一派弟子,师从龙虎山天师府,曾在龙虎山传度和奏职,是名副其实的正一法师。他擅长风水命理、祈福禳灾等道教法术,在京口区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齐大师长期致力于道教文化的普及,经常在三华山道观、横山凹三茅宫等场所举办道教讲座,向信众讲解道教经典和养生知识。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二) 紫鑫道长

紫鑫道长,女,本科学历,是道教茅山正一上清派弟子,现任忻州古城财神庙住持、忻州道协副会长、镇江宗教交流会副会长。她擅长地理堪舆(风水)、道教养生等领域,是首批国家地理堪舆师。

紫鑫道长长期在京口区开展道教活动,曾多次参与“讲好城市故事,品味文化京口”等活动,向市民和游客介绍道教文化。她还撰写了多篇关于道教风水、养生的文章,发表在《道音文化》等刊物上,为道教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五、京口区道教文化活动

(一) 玄门讲经活动

玄门讲经是道教传统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讲解道教经典,弘扬道教文化。近年来,镇江市道教协会多次在京口区举办玄门讲经活动,如2024年10月举办的“第四届玄门讲经活动”,吸引了市道协理事、宫观教职人员等五十余人参加。讲经内容涵盖《道德经》《庄子》《太平经》等经典,结合时代主题,阐释道教的“崇俭戒奢”“和谐共生”等理念。

(二) 道教养生文化讲座

为了普及道教养生知识,京口区文广旅局、京口文化艺术中心等单位多次举办道教养生文化讲座。例如,2021年3月,“讲好城市故事,品味文化京口”活动之道教养生文化讲座在茅山风景名胜区举行,邀请道教专家讲解道教的“内丹术”“食疗养生”等内容,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三) 道教节日法会

每年的道教重要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等,京口区的道观都会举办法会。例如,三华山道观在农历正月初九举办“玉皇大帝诞辰法会”,横山凹三茅宫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王母娘娘诞辰法会”,法会期间,道士们诵经祈福,信众们焚香礼拜,场面庄严而热闹。

六、京口区道教文化的特色与价值

(一) 特色

1. 山水融合:京口区的道教宫观多建于山水之间,如三华山道观背倚三华山,面临长江,横山凹三茅宫位于横山凹风景区,这种“天人合一”的布局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理念。

2. 文化融合:京口区的道教文化融合了江南文化、长江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口道教文化”。例如,道教养生讲座结合了江南的饮食文化,玄门讲经结合了江南的诗词文化。

3. 传承创新:京口区的道教文化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例如,道教养生文化讲座采用现代媒体技术,向市民普及道教知识;玄门讲经结合时代主题,阐释道教的现代意义。

(二) 价值

1. 历史价值:京口区的道教宫观、碑刻、文物等是研究镇江道教历史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宋代以来镇江的宗教文化、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价值:京口区的道教文化是镇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镇江的文化内涵,提升了镇江的文化软实力。

3. 社会价值:京口区的道教文化活动,如玄门讲经、道教养生讲座等,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

七、结语

镇江市京口区的道教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当地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古代的白兔山神庙到现代的三华山道观、横山凹三茅宫,从传统的玄门讲经到现代的道教养生讲座,京口区的道教文化始终在传承中创新,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京口区的道教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为镇江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 《嘉定镇江志》

2. 《至顺镇江志》

3. 《京口山水志》

4. 镇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镇江市道教协会举办第四届玄门讲经活动》

5. 镇江市文广旅局:《京口区开展“讲好城市故事”系列活动之道教养生文化讲座》

6. 网易手机网:《你知道吗?大镇江还有一个横山凹三茅宫!》

7. 道音文化:《江苏镇江三茅宫》

8. 江苏省民宗委:《镇江市加强道教界教风建设…》

9. 中国西藏网:《镇江市道教协会会长孙敏财道长参加台湾高雄国际学术研讨会》

10. 江苏省道教协会:《镇江市道协举办第二届玄门讲经暨“喜迎二十大”书画展活动》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佛教 儒释道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暴雨 王阳明心学 精神内耗 致良知 道家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 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