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铜陵市义安区道教

封面图

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的东部,有一座名为杏山的丘陵,山间藏着一个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葛仙洞。这里因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的传说而闻名,洞内保留着千年古迹,如今已成为融合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的公园。义安区的道教文化虽不及黄山、齐云山等道教名山显赫,却以葛仙洞为核心,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民间信仰,成为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安区的道教活动可追溯至晋代,核心人物是葛洪(284—364年)。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江苏句容人,出身江南士族,曾官至伏波将军。他一生致力于道教理论研究与炼丹实践,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经典著作。据史料记载,葛洪曾云游至铜陵,因看中杏山的清幽环境与丰富的矿物资源(适合炼丹),便在此隐居修道。

葛洪在杏山期间,不仅炼丹制药,还为当地百姓治病。传说当时民间天花、狂犬病流行,葛洪用杏果、草药研制药方,缓解了疫情,因此被百姓尊为“葛仙”。他还在山间种植杏树,久而久之,这片山林便被称为“杏山”,成为义安区的重要地名符号。葛洪的活动为义安区奠定了道教基础,葛仙洞也成为当地最早的道教场所。

图片1

葛仙洞位于义安区顺安镇陶山村,距铜陵市区约25公里,地处杏山之中。杏山海拔不高,但山林茂密,泉水潺潺,环境清幽,符合道教“天人合一”的选址理念。洞口坐北朝南,洞内空间开阔,岩壁呈乳白色,似玉质般光滑,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葛仙洞的历史遗迹主要集中在洞内,有石床、石几、石凳等,相传为葛洪修道时使用的物品。这些石器虽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见证了葛洪在此的生活。洞外原有道教庙宇,供奉葛洪塑像,后因历史变迁多次损毁,现存建筑为近代修复,保持了传统道教庙宇的风格:飞檐翘角、红墙黛瓦,正殿内供奉葛仙(葛洪)、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道教神像,两侧配殿则供奉土地、城隍等民间神祇,体现了道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

20世纪90年代,铜陵县政府将葛仙洞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成“葛仙洞公园”。公园内除了葛仙洞本身,还修建了步道、亭台、碑刻等设施,成为当地居民休闲与游客探幽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附近百姓会前往葛仙洞烧香祈福,延续着对葛洪的信仰。

葛仙洞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葛洪炼丹实践的实物见证,也是道教文化在皖南地区传播的重要载体。洞内的石床、石几等遗迹,为研究晋代道教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葛洪的传说与民间信仰,则反映了道教文化对当地社会的深远影响。

自晋代以来,义安区的道教活动虽时有起伏,但始终延续。唐代时,道教被尊为国教,葛仙洞的规模有所扩大;宋代时,随着理学的兴起,道教影响力略有下降,但民间信仰依然活跃;明清时期,葛仙洞多次修复,成为当地重要的宗教场所;近代以来,因战乱等原因,葛仙洞曾一度荒废,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恢复。

图片2

如今,义安区的道教传承主要依赖葛仙洞公园的运营与民间信仰的延续。公园管理部门通过举办道教文化节、讲座等活动,宣传葛洪的思想与道教文化;民间则通过烧香、祈福等仪式,保持着对葛仙的崇拜。此外,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挖掘道教文化资源,将葛仙洞与周边的凤凰山、顺安古镇等景点结合,打造文化旅游线路,推动道教文化的当代传播。

铜陵市义安区的道教文化以葛仙洞为核心,以葛洪的传说为灵魂,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与民间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尽管其规模与影响力不及著名道教名山,但它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道教文化在皖南地区传播的重要见证。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相信义安区的道教文化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更多人所了解与喜爱。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参考资料

1. 道客巴巴. 葛仙洞[EB/OL].

2. 抖音百科. 葛仙洞(安徽铜陵城东的景点)[EB/OL].

3. 铜陵社科苑. 这位“仙人”曾在铜陵“炼丹”,曾经的遗迹至今仍在……[EB/OL].

4. 360文档中心. 安徽省道教宫观[EB/OL].

5. 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政府. 葛仙洞公园简介[EB/OL].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佛教 儒释道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暴雨 王阳明心学 精神内耗 致良知 道家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 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