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扬州市宝应县道教

封面图

一、引言

扬州市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江淮平原东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冲与文化交融之地。这里不仅孕育了深厚的儒家文化(如宝应学宫)、佛教文化(如宁国寺),道教文化亦如涓涓细流,渗透于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唐代吕祖庙的兴建,到明清时期“九庄十八寺”的宗教格局,再到近代道士与民众的互动,宝应县道教始终保持着“接地气”的鲜活状态,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历史沿革、主要道观、著名道士及现状传承等方面,梳理宝应县道教的发展脉络与文化特色。

二、历史沿革:从“方术流行”到“宫观林立”

宝应县道教的起源可追溯至汉代。江淮地区是早期道教的重要传播区域,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影响已波及此地。《后汉书·襄楷传》记载,“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中“曲阳”即今宝应县周边地区。当时,宝应境内已有方士、术士活动,他们以“符水咒说”治病,以“占星卜筮”预测吉凶,逐渐融入民间生活。

隋唐时期,道教被尊为“国教”,宝应县道教迎来第一个发展高峰。唐高祖李渊自称为老子后裔,下诏“道先佛后”,推动了道教宫观的兴建。宝应县吕祖庙(又称“纯阳观”)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据《宝应县志》(清道光版)记载,吕祖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 – 741年),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本名吕岩,号纯阳子,唐代道士,以“剑仙”“酒仙”形象著称,后被全真派尊为“北五祖”之一(与王玄甫、钟离权、刘操、王重阳并列)。吕祖庙的建立,标志着宝应县道教从“民间方术”向“正规宫观”转型。

宋代以后,道教与民间信仰进一步融合。宝应县地处江淮之间,水患频繁,民众对“治水”“祈福”的需求强烈,道教神灵(如吕洞宾、龙王、土地公)成为民众的精神寄托。这一时期,宝应境内出现了“九庄十八寺”的说法,其中“寺”多为佛教寺庙,“庄”则包含道教宫观与民间信仰场所。例如,浚河镇洪庙、根城镇李溪庵等道观,均建于宋代或明清时期,主要功能是为民众提供“求雨”“驱邪”“算命”等服务。

明清时期,宝应县道教保持稳定发展。据《宝应县志》(民国版)记载,全县有道教宫观12处,道士30余人。其中,吕祖庙规模最大,有正殿3间、偏殿2间、厢房10间,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吕洞宾诞辰)举办庙会,吸引周边民众前来烧香祈福。洪庙、李溪庵等小观则主要服务于当地村民,道士多为“兼职”,平时从事农业生产,遇有法事时才穿上道袍。

三、主要道观:从“吕祖庙”到“民间小观”

宝应县道教宫观以“小而散”为特色,多分布于乡镇或农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吕祖庙、洪庙与李溪庵。

(一)吕祖庙:“北五祖”信仰的民间载体

吕祖庙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原县城),是全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据《宝应县志》(清道光版)记载,吕祖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最初为“纯阳祠”,宋代扩建为“吕祖庙”,明清时期多次重修。民国时期,吕祖庙有正殿3间,供奉吕洞宾塑像,左右两侧为“八仙殿”(供奉其他七位八仙)与“财神殿”(供奉赵公明);偏殿2间,分别为“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与“土地殿”(供奉土地公);厢房10间,为道士居住与接待香客之用。

吕祖庙的核心信仰是“吕洞宾崇拜”。吕洞宾被民间视为“万能神仙”,既能“治病救人”,又能“招财进宝”,还能“指点迷津”。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吕祖庙举办“吕祖诞辰庙会”,届时县城及周边乡镇的民众纷纷前来烧香、拜神、买小吃,庙内香火鼎盛,热闹非凡。此外,吕祖庙还承担着“寄名”习俗——家长将新生儿“寄名”给吕洞宾或道士,认为这样可以“保平安”“避邪祟”。例如,有老人回忆,自己满月时被“寄名”在吕祖庙,拜一位姓郭的道士为师,长大后每年都要去庙内烧香谢恩(《闻道》第四期:《我记忆中的吕祖庙》)。

(二)洪庙:“神机妙算”的古老庙宇

洪庙位于宝应县浚河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道教宫观。据当地老人传说,洪庙始建于宋代,最初为“洪圣庙”,供奉“洪圣大帝”(即南海海神),后来逐渐演变为道教宫观,供奉吕洞宾、玉皇大帝等神灵。洪庙的特点是“道士有神机妙算”,许多年轻人来此“求婚”,老年人来此“问询人生大事”。例如,有村民说,“洪庙的道士能算出你的姻缘,只要你报上生辰八字,他就能告诉你什么时候能结婚,对象是哪里人”(《江苏扬州宝应县哪里有批八字准的地方、详细地址、位置在哪里》)。

洪庙的建筑风格较为简朴,有正殿1间、偏殿1间、厢房2间,均为砖木结构,屋顶覆盖青瓦。庙内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几尊泥塑神像与一副对联:“洪恩浩荡泽万民,圣德无疆护四方”。尽管规模小,但洪庙在当地民众心中地位很高,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村民们都会早早来到庙内,烧“头香”,求“新年好运”。

(三)李溪庵:“深山藏道观”的神秘之地

李溪庵位于宝应县根城镇,地处深山之中,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宫观”。据《宝应县志》(民国版)记载,李溪庵始建于明代,最初为“李溪祠”,供奉“李溪仙子”(当地传说中的一位女道士),后来改为道教宫观,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李溪庵的特点是“道士神秘”,他们“通过同步典籍中的经文,静下来后,对问卜的人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江苏扬州宝应县哪里有批八字准的地方、详细地址、位置在哪里》)。

李溪庵的位置十分偏僻,需要沿着山间小路走几公里才能到达。庙内建筑简陋,有正殿1间、厢房1间,均为石砌结构,屋顶覆盖茅草。道士们过着“清苦”的生活,平时以种地、采药为生,只有遇到“重大法事”(如丧葬、祈福)时才会下山。尽管如此,李溪庵的“神秘”吸引了许多人前来问卜,甚至有周边城市的人专程赶来。

四、著名道士:从“全真弟子”到“民间术士”

宝应县道教道士的构成较为复杂,既有“正规”的全真派道士,也有“民间”的术士。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末全真派弟子喻道士与近代吕祖庙道士郭道士。

(一)喻道士:“全真派第四代弟子”与“红袄军谋士”

喻道士是金末宝应县人,全真派王重阳第四代弟子。全真派是道教的重要教派,由王重阳创立于金代,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色,主要经典为《孝经》《道德经》《心经》。喻道士自幼出家,师从全真派第三代弟子刘处玄(王重阳的弟子),擅长“占卜”“兵法”。

金末,山东爆发“红袄军”起义(1211 – 1234年),喻道士加入起义军,成为谋士。据《金史·仆散安贞传》记载,“红袄军领袖李全有谋士喻道士,善占卜,言‘天命在李’,故李全起兵反金”。喻道士的“占卜”为红袄军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使起义军得到了更多民众的响应。后来,红袄军被金军镇压,喻道士隐居于宝应县深山之中,继续传播全真派教义(《在金末山东红袄军中,这个道士有点神,他还是全真教的弟子》)。

(二)郭道士:“吕祖庙寄名师傅”与“民间善人”

郭道士是近代宝应县吕祖庙的道士,生卒年不详。据当地老人回忆,郭道士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平时穿着道袍,戴着道冠,说话轻声细语。他的主要工作是“接待香客”“主持法事”“给小孩寄名”。

郭道士的“寄名”习俗在当地非常流行。家长们认为,将孩子“寄名”给道士,可以“避邪祟”“保平安”。郭道士会给“寄名”的孩子取一个“道名”(如“纯阳”“玄真”),并赠送一道“护身符”(用黄纸写的符咒)。每年孩子生日时,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吕祖庙,给郭道士磕头,感谢他的“保佑”。

此外,郭道士还是“民间善人”,经常帮助贫困村民。例如,有村民家里穷,买不起药,郭道士会用自己的钱买药送给他们;有村民去世,买不起棺材,郭道士会组织庙内道士捐款,帮助他们办理后事。因此,郭道士在当地民众心中威望很高,被称为“郭善人”(《闻道》第四期:《我记忆中的吕祖庙》)。

五、现状与传承:从“衰落”到“复苏”

近代以来,受战争、社会变革等因素影响,宝应县道教逐渐衰落。许多道观被拆除或改为他用,道士数量急剧减少。例如,吕祖庙在民国时期被改为“小学”,洪庙、李溪庵则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

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宝应县道教开始复苏。1983年,吕祖庙被列为“宝应县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出资对其进行修复。1990年,吕祖庙重新开放,恢复了“吕祖诞辰庙会”等传统活动。此外,洪庙、李溪庵等小观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自发修复,逐渐恢复了宗教活动。

目前,宝应县有道教宫观3处(吕祖庙、洪庙、李溪庵),道士10余人。其中,吕祖庙是全县道教活动的中心,每年接待香客约10万人次,举办“吕祖诞辰庙会”“春节祈福法会”等活动。洪庙、李溪庵则主要服务于当地村民,每年举办“求雨法会”“驱邪法会”等活动。

尽管宝应县道教取得了一定的复苏,但仍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年轻道士数量少,大部分道士都是“中老年人”;另一方面,道教文化的“民间性”逐渐弱化,许多年轻人对“算命”“祈福”等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宝应县民宗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道教文化进校园”“培养年轻道士”“举办道教文化节”等,旨在传承与弘扬宝应县道教文化。

六、结语

宝应县道教是江淮地区道教文化的缩影,它既有“正规”的宫观信仰(如吕祖庙),也有“民间”的方术传统(如洪庙、李溪庵);既有“历史”的积淀(如唐代吕祖庙、金代喻道士),也有“现实”的活力(如吕祖诞辰庙会、民间祈福活动)。尽管经历了衰落与复苏,宝应县道教始终保持着“接地气”的特色,成为当地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宝应县道教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如吕祖庙的建筑、喻道士的事迹),还具有“现实价值”(如民间祈福、道德教化)。我们应该重视宝应县道教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活的文化”继续在新时代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

  1. 《宝应县志》(清道光版),宝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 《宝应县志》(民国版),宝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3. 《闻道》第四期:《我记忆中的吕祖庙》,360个人图书馆;
  4. 《江苏扬州宝应县哪里有批八字准的地方、详细地址、位置在哪里》,www.tjdsjs.cn;
  5. 《在金末山东红袄军中,这个道士有点神,他还是全真教的弟子》,网易手机网;
  6. 《宝应县民宗局召开宗教团体季度例会》,中共宝应县委官网。

图片1

图片2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佛教 儒释道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暴雨 王阳明心学 精神内耗 致良知 道家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 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