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某国极端组织发动的恐怖袭击造成数百人伤亡;2024年,某宗教极端团体因教义分歧引发暴力冲突;社交媒体上,意识形态对立的双方动辄互相扣上“极端分子”的帽子……当极端主义像病毒一样在全球蔓延,我们突然发现:人类正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要么全有,要么全无;要么绝对正确,要么绝对错误;要么盲目崇拜,要么彻底否定。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不仅撕裂了社会,更摧毁了文明的多样性。
此时,我们不妨回望东方传统思想中的“中道”智慧。无论是佛教的“中观”、道教的“守中”,还是儒家的“中庸”,都在两千年前就为人类提供了一剂破解极端主义的良方。
二、佛教“中观”:破斥“空有”两端的极端
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句话的核心是“中道”——既不执着于“空”(认为一切都是虚无),也不执着于“有”(认为一切都是实有),而是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绝对的本质。
极端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执着于某种绝对真理”。比如,宗教极端主义者认为“只有自己的信仰是唯一正确的”,意识形态极端主义者认为“只有自己的理念是绝对真理”。这种“执着”恰恰违背了佛教的“中观”思想。龙树菩萨说:“若人见有无,见自性他性,如是则不见,佛法真实义。”(《中论·观有无品》)意思是,只要执着于“有”或“无”、“自性”或“他性”,就无法理解佛法的真实意义。
对极端主义来说,“中观”的启示在于: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缘和合”的“存在”。当我们放下对“绝对真理”的执着,就能学会尊重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理念,从而避免极端冲突。
三、道教“守中”:平衡“阴阳”的极端
道教经典《道德经》第五章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里的“守中”,不是“中间立场”的妥协,而是“平衡阴阳”的智慧。道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力量构成的,一旦其中一方过度膨胀,就会打破平衡,导致灾难。
极端主义的另一个特征,是“极端化的行动”。比如,恐怖主义者用“极端暴力”来实现目标,环保极端主义者用“极端手段”来对抗污染。这种“极端行动”恰恰违背了道教的“守中”思想。《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中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意思是,试图用极端手段控制天下,必然会失败;执着于极端目标,必然会失去一切。
对极端主义来说,“守中”的启示在于:任何行动都要“平衡阴阳”,避免“过度”。当我们学会“守中”,就能避免“极端暴力”、“极端对抗”,用温和、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儒家“中庸”:追求“适度”的极端
儒家经典《中庸》第一章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的“中庸”,不是“平庸”,而是“适度”——情绪的表达要“中节”(符合常理),行为的选择要“适度”(符合道德)。
极端主义的第三个特征,是“情绪的极端化”。比如,仇恨极端主义者用“极端仇恨”来对待他人,愤怒极端主义者用“极端愤怒”来发泄情绪。这种“极端情绪”恰恰违背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庸》第二章中说:“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思是,君子的“中庸”是“随时保持适度”,而小人的“反中庸”是“肆无忌惮地极端”。
对极端主义来说,“中庸”的启示在于:情绪的表达要“中节”,行为的选择要“适度”。当我们学会“中庸”,就能避免“极端情绪”的爆发,用理性、温和的方式与人相处。
五、中道思想对极端主义的当代启示
综合佛道儒的“中道”思想,我们可以得出对极端主义的三点当代启示:
第一,思维方式上,要“破斥极端”。极端主义的根源是“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中道思想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一切都是平衡的”、“一切都是适度的”。当我们学会用“中道”思维看待问题,就能避免“极端化”的认知。
第二,价值导向下,要“尊重多元”。极端主义的核心是“执着于绝对真理”,而中道思想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当我们学会“尊重多元”,就能避免“极端化”的价值判断。
第三,实践路径中,要“温和理性”。极端主义的表现是“极端化的行动”,而中道思想告诉我们,“过度的行动必然失败”、“极端的情绪必然失控”。当我们学会“温和理性”,就能避免“极端化”的行为。
六、结语:中道思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在这个极端主义泛滥的时代,东方传统的“中道”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价值导向和实践路径。它不是“妥协”,而是“智慧”;不是“平庸”,而是“高明”;不是“过时”,而是“永恒”。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21世纪是东方的世纪,因为东方传统思想中的‘中道’智慧,能解决西方文明带来的极端主义问题。” 让我们一起回归“中道”,用东方智慧破解极端主义,构建一个和谐、多元、理性的世界。
参考资料
1. 《中论·观四谛品》(龙树菩萨)
2. 《道德经》第五章(老子)
3. 《中庸》第一章(孔子)
4.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
5.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