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南京市鼓楼区道教

南京市鼓楼区位于南京主城核心区,是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作为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鼓楼区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民间信仰与道教传统,现存的道教宫观、延续的民俗活动以及相关历史人物,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道教文化景观。本文将从道教历史、现存道观、民俗活动及历史人物等方面,对鼓楼区道教文化进行系统梳理与介绍。

二、鼓楼区道教历史概述

鼓楼区的道教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明代是南京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都城,南京修建了大量道教宫观,如朝天宫、灵应观等。鼓楼区作为南京的核心区域,虽不如郊区有众多大型道观,但因地理位置优越,成为民间信仰与道教融合的重要场所。例如,明代永乐年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官方在狮子山麓修建天妃宫,供奉妈祖,将民间信仰纳入道教体系,成为鼓楼区道教文化的重要起点。清代以来,鼓楼区的道教文化继续发展,出现了如南昌宫等由文人兴建的道观,进一步丰富了道教文化的内涵。

三、现存道教宫观及现状

(一)天妃宫:民间信仰与道教的融合典范

天妃宫位于鼓楼区狮子山麓,毗邻著名景点阅江楼,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作为南京现存最古老的道教宫观之一,天妃宫主供奉妈祖(天妃),是民间信仰与道教结合的典型代表。

位置与现状

天妃宫坐落在狮子山北麓,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布局遵循道教传统,坐北朝南,依次为山门、灵宫殿、天妃殿、后殿等。虽历经多次修缮,但仍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如歇山顶、斗拱、彩绘等。目前,天妃宫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虽游客不多,但仍是当地道教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二)南昌宫:明清道教建筑的活化石

南昌宫位于鼓楼区大理街10号,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清代乾隆年间由著名文人沈德潜重修,是江苏省保存最完好的明清道教古建筑之一。

位置与现状

南昌宫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为典型的明清风格,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现存建筑包括山门、玉皇殿、三清殿及两侧配殿,其中玉皇殿内仍保存有清代的道教壁画,内容涉及道教神仙传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目前,南昌宫作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由道教协会管理,定期举行道教法事活动,如祈福、超度等,同时也是研究明清道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鼓楼区道教民俗活动

鼓楼区的道教民俗活动融合了江南民间传统与道教仪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妈祖祭祀活动

天妃宫的妈祖祭祀是鼓楼区最具代表性的道教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天妃宫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

  1. 请神:道士身着道服,手持法器,诵读经文,迎请妈祖神像出殿;
  2. 献祭:信众供奉鲜花、水果、糕点等祭品,行三拜九叩之礼;
  3. 法事:道士举行斋醮仪式,诵经祈福,祈求妈祖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4. 民俗表演:现场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间表演,吸引众多市民围观。

(二)传统道教法事

鼓楼区的道教信众在重要节日或人生节点(如出生、结婚、去世),都会邀请道士举行法事活动:

  • 祈福法事:春节期间,信众会到南昌宫或天妃宫请道士写春联、画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 超度法事:亲人去世后,信众会请道士举行超度仪式,诵读《度人经》,引导亡灵往生极乐;
  • 消灾法事:遇有疾病或灾难时,信众会请道士举行消灾法事,祈求神灵解除厄运。

(三)融合民间的道教习俗

鼓楼区的道教习俗与江南民间文化深度融合,如:

  • 贴门神:春节时,市民会在门上贴门神(如秦琼、尉迟恭),这一习俗源于道教的“驱邪”信仰;
  • 祭灶王爷:农历腊月二十四,市民会祭祀灶王爷,供奉糖瓜、糕点,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放鞭炮:春节或元宵节放鞭炮,源于道教的“驱邪避凶”传统,认为鞭炮声能赶走妖魔鬼怪。

五、鼓楼区道教相关历史人物

(一)沈德潜:清代文人与道教的渊源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晚年定居南京鼓楼区。沈德潜一生推崇道教,认为道教的“自然无为”思想与诗歌创作理念相通。乾隆年间,他出资重修南昌宫,并撰写《南昌宫记》,记录了南昌宫的历史与重修过程,为鼓楼区道教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明代全真道士:全真堂的兴废

明代,鼓楼区曾有一座全真堂,是全真派道士活动的场所。据《南京通史·明代卷》记载,全真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全真派道士丘处机的弟子所建,主要从事修炼、传教活动。虽然后来全真堂因历史变迁而消失,但它反映了明代鼓楼区道教的多元性,全真派与正一派(如天妃宫)共同构成了当时的道教格局。

(三)妈祖信仰的推动者:郑和与天妃宫

郑和(1371-1433),明代著名航海家,曾七下西洋。为了祈求航海安全,郑和多次向朝廷请求修建天妃宫,供奉妈祖。明永乐五年(1407年),天妃宫在狮子山麓建成,成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祭祀场所。天妃宫的建立,不仅推动了妈祖信仰在南京的传播,也使鼓楼区成为明代道教与海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六、结语

南京市鼓楼区的道教文化,以“历史悠久、融合民间、多元包容”为特色。现存的天妃宫、南昌宫等道观,既是历史文物,也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延续的民俗活动,融合了民间信仰与道教传统,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历史人物的贡献,为道教文化的传承增添了人文内涵。随着城市的发展,鼓楼区的道教文化正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社会,如与旅游结合(天妃宫与阅江楼联动)、与文化创意结合(道教元素的文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1. 网易手机网. 南京有座冷清的庙宇,至今已600多年历史,知道的游客不多[EB/OL]. (2023-05-14).

2. 360个人图书馆. 南京已圮道教庙观[EB/OL]. (2021-08-25).

3. 博雅旅游网. 道圣堂旧址-南京市鼓楼区道圣堂旧址旅游指南[EB/OL]. (2022-10-18).

4. 易奇八字. 南京天后宫-道教宫观-江苏宫观-道教[EB/OL]. (2023-03-07).

5. 澎湃新闻. 再塑“全真”——明代南京全真宫观的兴废[EB/OL]. (2021-06-15).

6. 南京通史·明代卷[M]. 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

7. 沈德潜. 南昌宫记[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佛教 儒释道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暴雨 王阳明心学 精神内耗 致良知 道家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 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