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上海市金山区道教

#上海市金山区道观 #上海市金山区修行 #上海市金山区道士 #上海市金山区道教


咱们今天要说的金山区,位于上海西南角,紧挨着杭州湾,是个既有江南水乡韵味,又带着海派风情的地方。提到上海,大家可能先想到外滩的高楼、城隍庙的小吃,但其实在金山区的巷弄里、海边的堤坝旁,藏着不少道教的“老宝贝”——从三国时期就有的古庙,到明清时期重修的道院,再到现在还在讲经的年轻道长,道教文化在这里扎了根,又发了芽。

一、金山区道教的“成长史”:从三国吴末到今天的传承

要说金山区道教的源头,得把时间拨回三国那会儿。相传吴末时期(大概公元280年前后),海边经常闹海啸,渔民们出海打渔总提心吊胆。有个道士路过,说海边得有“捍海神”护着,于是当地百姓凑钱建了座“金山忠烈昭应庙”——这可是上海有记录以来最早的道教宫观。庙里头供奉的是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西汉名将霍光(因为他曾治理过沿海),有的说是三国时期的本地英雄,但不管是谁,这庙一建,海边的灾害还真少了些,老百姓就把它当“保护神”供着。

到了晋代,道教学者葛洪(就是写《抱朴子》的那位)也来过大金山岛。他背着药篓子,在岛上采草药、炼金丹,还跟当地道士聊修行,把丹鼎派的学问传了过来。这一下,金山区的道教更热闹了,不仅有了庙,还有了专门炼丹、讲经的道士。

唐宋时期,金山区的道教慢慢“接地气”了。比如宋代宝庆年间(1225—1227),有个叫张清隐的道士,在千苍镇(现在金山区的一个老镇)建了“永寿道院”。这道院可不简单,里面有“五云阁”(用来观星象的)、“烟萝窟”(道士修行的山洞),还有个小花园,种着灵芝、艾草,特别有仙风道骨的感觉。明清时期,道教在金山区更兴盛了,除了永寿道院,还有枫泾的“施王庙”、金山卫的“大王庙”,几乎每个镇都有道教活动的地方。

不过,近代以来,道教也经历了不少波折。比如文革的时候,有些庙被拆了,道士们也散了。但改革开放后,大家又想起了这些老庙的好。比如永寿道院,1980年代被重修了,现在还能看到当年的“五云阁”遗迹;金山忠烈昭应庙也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每年还有不少游客去烧香祈福。

二、金山区的“道教打卡地”:那些藏在烟火里的仙踪

现在金山区还有不少值得逛的道观,咱们挑几个重点说说:

1. 金山忠烈昭应庙:上海道教的“老祖宗”

这座庙在大金山岛上,从金山区的石化码头坐船才能到。它的建筑风格特别有年代感——青瓦白墙,门口挂着块黑木匾,写着“忠烈昭应庙”五个大字,还是明清时期的老物件。庙里头供奉的是“捍海大神”,听说以前渔民出海前,都会来这里烧柱香,求个平安。庙后面有块石碑,刻着“吴末建庙”四个字,算是它的“身份证”了。

2. 永寿道院:宋代的“仙风道院”

永寿道院在千苍镇的老街上,门口有棵老槐树,树龄比道院还大。走进院子,能看到“五云阁”的残垣——当年这阁有三层,站在上面能看到杭州湾的海浪。现在道院里面供奉着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还有张清隐道士的画像。每到初一十五,附近的老人会来这里拜一拜,聊聊家常,特别有烟火气。

3. 枫泾施王庙:年轻人喜欢的“新道院”

枫泾镇是金山区的“文化重镇”,施王庙就坐落在镇中心的河边。这庙是明清时期建的,现在被改成了“道教文化交流中心”。里面不仅有传统的神像,还有个“讲经堂”,经常有年轻道长讲《道德经》《庄子》,用的是普通话,还带点网络用语,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其实就是说,能说出来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就像咱们现在说的‘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少年轻人来这里听经,有的还跟着道长学打太极、画符,把道教文化玩出了新花样。

三、金山区的道士们:守着传统的“活化石”

金山区的道士里,有不少“有故事的人”。比如宋代的张清隐,他本来是个读书人,后来看破红尘,跑到千苍镇建了永寿道院。据说他特别喜欢种草药,经常给附近的百姓治病,不收钱,大家都叫他“张善人”。还有近代的“王道长”,他是枫泾施王庙的老道长,文革的时候把庙里面的神像藏在自己家里,后来改革开放,又把神像搬了回来,还教年轻人做道场、念经文。

现在的道士更“潮”了。比如枫泾施王庙的“李道长”,今年才30岁,是个“90后”。他不仅会念传统的经文,还会用短视频讲道教文化,比如“为什么道教要拜玉皇大帝?其实玉皇大帝是‘天地的管理者’,就像咱们现在的‘总经理’,负责统筹一切”。他的视频有十几万粉丝,不少年轻人因为他爱上了道教。

结尾:金山区的道教,藏着“活着的传统”

金山区的道教,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活着的传统”。它藏在海边的古庙里,藏在道长的讲经声里,藏在老百姓的日常祈福里。比如渔民出海前烧的香,老人初一十五拜的神,年轻人听的经,都是道教文化的“活载体”。

有人说,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实它更像“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讲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比如金山区的道士们,一边守着老传统,一边跟着时代变,把道教文化变成了大家都能懂、都能参与的东西。

如果你有机会去金山区,不妨去逛逛那些道观,跟道长聊聊天,尝尝道院里的素斋(比如永寿道院的“灵芝粥”,用岛上采的灵芝做的,特别香),说不定你会发现,道教其实离我们不远,就在身边的烟火里。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传统文化 传统智慧 佛教 佛道国学 修行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性命双修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现代心理学 致良知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