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盐城市阜宁县道教

#盐城市阜宁县道观 #盐城市阜宁县修行 #盐城市阜宁县道士 #盐城市阜宁县道教


说起盐城市阜宁县,很多当地人都会提到“庙湾”这个旧称。这个名字的由来,和道教有着不解之缘——宋嘉定年间,人们在射阳河轭湾处建起一座真武庙,“庙湾”便成了阜宁的代称。从北宋至今,道教文化在阜宁落地生根,历经千年变迁,虽有起伏,但始终是当地文化图谱中重要的一笔。

阜宁的道教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据《盐城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盐城道教简介》记载,宋嘉定年间(1208 – 1224年),阜宁先民在射阳河入海口的轭湾处修建了真武庙,供奉道教北方玄武神(真武大帝)。这座庙的建立,不仅赋予了阜宁“庙湾”的别称,更开启了道教在当地的传承。

明清时期,阜宁因靠近海边,盐业发达,盐民们为了祈求平安、丰收,对道教的信仰更加虔诚。据清末民初的资料统计,当时阜宁境内有宫、观、庙等道教活动场所28座,道士、道姑70余人,分布在阜城、沟墩、陈良等乡镇。其中,真武庙、天后宫(供奉妈祖,属道教民间信仰)、土地庙等是最具影响力的场所。

近代以来,受战争和社会变迁影响,阜宁的道教场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真武庙在抗战期间遗失了真武大帝铜像,部分建筑被毁;其他宫观也因年久失修或社会变革逐渐消失。但道教文化并未完全断流,一些民间道士仍在传承着传统道法。

在阜宁的道教历史中,真武庙(今兴国寺)是最具代表性的场所。这座庙始建于北宋,历经千年,屡毁屡建。据《乙已年归乡祭祀并江南春游纪行之阜宁兴国寺、庙湾古城》(湘粤车马轩主人)记载,真武庙在历史上是阜宁的“名盛之地”,每年都有大量信众前来祈福。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政府在原庙残存结构基础上重修扩建,但由于抗战时期真武大帝铜像遗失,后来改名为“兴国寺”,从道教宫观转变为佛教寺庙。不过,它的道教历史依然是阜宁文化的重要记忆。

此外,据城市生活网资料,阜宁县沟墩镇成庄有一座尚贞禅寺,虽名为“禅寺”,但早期曾是道教活动场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佛道共融的场所,至今仍保留着部分道教习俗。

当代阜宁的道教传承,主要集中在民间道士道教协会两个层面。

1. 民间道士的传承

在阜宁农村地区,仍有不少民间道士活跃,他们大多属于道教正一派或地方传统教派。比如,列表网资料提到的“齐大师”,是道教正一派弟子,在龙虎山进行过传度和奏职,掌握汉山道人密宗派、元皇派、华光派、圆光派等多种道法,主要从事祈福、驱邪、择日等活动,深受当地信众信任。这些民间道士的存在,让道教的传统法术和信仰在基层得以保留。

2. 道教协会的组织化发展

2017年左右,盐城市道教协会成立(据搜狐网2018年报道),阜宁县的道教活动也纳入了协会的管理范畴。协会通过举办培训、会议等活动,推动道教规范化发展,比如2018年盐城市道教协会召开第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学习宗教团体章程,传达《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意见》,强调道教的文化传承功能。

阜宁的道教文化,从北宋真武庙的建立开始,历经千年变迁,见证了当地从“庙湾”到“阜宁”的历史演变。虽然许多道教场所已消失或转型,但道教的信仰、法术和文化记忆,依然在民间流传。当代的道士们,无论是民间的“齐大师”,还是协会的组织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道教文化。对于阜宁来说,道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它承载着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参考资料

1. 盐城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盐城道教简介[EB/OL]. mzzjj.yancheng.gov.cn, 2017.

2. 湘粤车马轩主人. 乙已年归乡祭祀并江南春游纪行之阜宁兴国寺、庙湾古城[EB/OL]. 湘粤车马轩主人博客, 2023.

3. 列表网. 盐城阜宁择日 健康咨询 慈慧道长[EB/OL]. liebiao.com, 2024.

4. 搜狐网. 盐城市道教协会召开第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EB/OL]. sohu.com, 2018.

5. 城市生活网. 盐城尚贞禅寺[EB/OL]. iecity.com, 2024.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传统文化 传统智慧 佛教 佛道国学 修行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现代心理学 精神内耗 致良知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