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常州市新北区道教

常州市新北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北濒长江,南接常州主城区,是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区域。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现代产业的蓬勃发展,更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齐梁故里”(南朝齐、梁两代皇室祖居地),新北区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从西晋时期的早期传播,到齐梁时期与皇室文化的交融,再到近代的传承与复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体系。本文将从历史沿革、主要道观、著名道士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系统介绍新北区的道教文化。

 

 

一、历史沿革:从西晋传入到近代复兴

 

道教传入常州地区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据《武进县志》记载,西晋太始年间(265 – 274),毗陵县(今常州一带)始建“含辉观”,规模宏大,为常州地区最早的道教宫观之一(废基位于原武进县小河乡观东、观西两村之间)。遗憾的是,含辉观于南宋时毁于兵火,但其奠定了道教在常州地区的基础。 

南朝时期,新北区的万绥(今孟河镇万绥村)因是齐、梁皇室的祖居地,道教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等皇室成员均信奉道教,曾多次下诏修建道观、召见道士。据《梁书·武帝本纪》记载,梁武帝曾亲临万绥的“东岳行宫”(今万绥东岳行宫前身)祭祀,足见当时道教在当地的影响力。 

隋唐至宋元时期,新北区的道教虽时有兴衰,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规模。明代,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道教宫观得以修复和扩建,如万绥东岳行宫在明代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成为当地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近代以来,受战争和社会变革影响,新北区的道教宫观多有损毁。直至1993年,武进县宗教局落实宗教政策,恢复万绥东岳行宫为道教活动场所;2003年,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新北区人民政府及孟河镇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对万绥东岳行宫的戏楼按原状全面整修,道教文化逐渐复兴。 

 

 

二、主要道观:宫观建筑与宗教活动

 

新北区现有依法登记的道教场所4处,其中“万绥东岳行宫”“青云山道观”为较具代表性的宫观,其余为固定活动场所。 

(一)万绥东岳行宫:齐梁故里的道教圣地

万绥东岳行宫位于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是新北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齐梁故里”的重要文化符号。 

1. 历史变迁

万绥东岳行宫的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时期,最初为皇室祭祀天地的场所。明代,行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形成了“前殿后寝”的格局;清代,又增建了戏楼、厢房等建筑。近代以来,行宫虽历经损毁,但主体建筑得以保留。1993年,行宫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2003年,戏楼被整修一新,成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 建筑风格

万绥东岳行宫的建筑融合了道教宫观与江南民居的特点,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戏楼是行宫的精华部分,采用“重檐歇山顶”设计,台基高约1.5米,台面宽敞,可容纳百余人演出。戏楼的木雕工艺精湛,梁枋上雕刻着“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图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宗教活动

万绥东岳行宫的主要宗教活动包括“东岳庙会”“春节祈福”“道教法会”等。其中,“东岳庙会”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吸引了周边数万群众参与。庙会期间,除了道教祭祀活动,还有“猴灯表演”“舞龙舞狮”等民俗节目,展现了道教文化与民俗的深度融合。 

(二)青云山道观:全真派的古道观

青云山道观位于新北区春江街道,是道教全真派在常州地区的重要宫观之一。据《常州道教志》记载,道观始建于明代,原名“青云观”,清代更名为“青云山道观”。 

1. 历史与现状

青云山道观在明代鼎盛时期,规模宏大,有殿宇十余间,道士数十人。近代以来,道观因战乱逐渐衰落,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恢复。目前,道观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吕祖殿”“玉皇殿”等,供奉着三清天尊、吕洞宾、玉皇大帝等道教神灵。 

2. 著名道长

杨志忠道长是青云山道观的现任主持,也是常州地区著名的道教人士。他自幼师从全真派高道,精通道教经典和斋醮科仪,曾多次参与常州市的宗教活动和文化交流。杨志忠道长致力于道教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近年来组织了“道教文化讲座”“公益慈善活动”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其他道观

除上述宫观外,新北区还有“白龙观”“乾元观”“元阳观”等道教场所。这些道观多为小型宫观,主要服务于周边信众,定期举行道教法会和祈福活动。 

 

 

三、著名道士:传承与贡献

 

新北区的道教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离不开历代道士的努力。其中,杨志忠道长是近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道士之一。 

杨志忠道长,1965年出生于新北区,1982年师从全真派高道王理仙道长,开始系统学习道教经典和科仪。1990年,他正式出家,成为青云山道观的道士。2000年,杨志忠道长担任青云山道观主持,此后致力于道观的修复和道教文化的推广。 

杨志忠道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修复道观:他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修复了青云山道观的“三清殿”“吕祖殿”等建筑,使道观恢复了昔日的规模。 

2. 传承科仪:他整理了全真派的斋醮科仪,如“祈福法会”“超度法会”等,确保这些传统仪式得以传承。 

3. 推广文化:他组织了“道教文化进校园”“道教文化讲座”等活动,向青少年和社会大众普及道教文化知识。 

 

 

四、文化传承:道教与民俗的融合

 

(一)东岳庙会:宗教与民俗的盛宴

万绥东岳庙会是新北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为期三天。庙会的核心活动是“东岳大帝出巡”,道士们抬着东岳大帝的神像,沿着万绥村的街道巡游,沿途群众焚香祈福,热闹非凡。 

除了宗教活动,庙会还有丰富的民俗节目,如“猴灯表演”“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其中,“猴灯表演”是庙会的特色节目,表演者身着猴装,手持灯笼,模仿猴子的动作,活泼有趣,深受群众喜爱。 

(二)道教与孟河医派的关联

孟河是新北区的历史文化名镇,以“孟河医派”闻名天下。孟河医派的形成与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许多医家都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例如,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费伯雄,曾撰写《医醇賸义》一书,书中融入了道教的“阴阳五行”思想,强调“治病先治心”的理念。 

(三)道教音乐与武术

新北区的道教音乐和武术也具有独特的魅力。道教音乐多采用笛子、古筝、琵琶等乐器,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常用于法会和祈福活动。道教武术则以“太极拳”“八卦掌”为主,强调“以柔克刚”“内外兼修”,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结语

 

常州市新北区的道教文化,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融合民俗”的特色。从西晋时期的含辉观,到齐梁时期的东岳行宫,再到近代的青云山道观,道教文化始终是新北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北区的道教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道教文化的保护与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如万绥东岳行宫的整修、东岳庙会的申报非遗等;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道教文化的了解逐渐减少,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作为“齐梁故里”的重要文化遗产,新北区的道教文化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更是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相信,在政府、社会和道教界的共同努力下,新北区的道教文化一定能够焕发新的活力,继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常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2024). 常州市道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2. 新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20). 新北区志.

3. 360个人图书馆. (2015). 新北区万绥东岳行宫.

4. 常州统战部. (2020). 万绥东岳庙会非遗申报材料.

5. 搜狐网. (2019). 道教宫观:江苏省常州市青云山道观自明朝鼎盛至今·杨志忠道长.

6. 武进县志编纂委员会. (1992). 武进县志.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佛教 儒释道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暴雨 王阳明心学 精神内耗 致良知 道家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 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