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阜阳市颍州区道教

阜阳市颍州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阜阳市的主城区,也是皖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郡,古称“颍州”,因颍河穿境而过得名。作为中原文化与江淮文化的交汇之地,颍州区不仅孕育了深厚的儒家、佛教文化,道教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历经千年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道教文化体系。从明代张三丰云游的迎祥观,到清代兴办义学的道士梁本惠,再到当代融合旅游的玉皇宫,颍州区的道教文化始终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颍州区道教的历史渊源

颍州区的道教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据《阜阳地方志》记载,汉代颍州境内已有道士活动,主要以修炼内丹、行医济世为主。唐代,由于统治者推崇道教(如唐太宗追认老子为皇族祖先),颍州的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兴建道观。至宋代,颍州成为京畿重地,道教宫观数量增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北宋的“太清宫”(今已不存),供奉老子,香火旺盛。

明代是颍州区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洪武十八年(1385年),颍州建城隍庙,成为当地重要的道教祭祀场所;正德九年(1514年),建白衣楼(供奉白衣观音,虽属佛教,但道教也有供奉);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建三清观,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成为颍州道教的核心宫观。此外,明代还有“迎祥观”(今颍州区境内),因张三丰云游至此并收徒而闻名。据《颍州府志》记载,张三丰曾在迎祥观讲道,收明代颍州人张古山为徒,后张古山被召为武当山提点(道教宫观的高级执事),成为颍州道教与武当派联系的重要纽带。

清代,颍州区的道教继续发展,但逐渐向民间化、世俗化转变。道士们不仅从事宗教活动,还参与社会公益,如清末陈家庙道士梁本惠,“力耕种,积资购地兴办义学”(《阜阳地区历代著名道士》,哔哩哔哩),将道教的“积善成德”理念融入实践,深受民众爱戴。

近代以来,由于战争和社会变迁,颍州区的道教宫观多有损毁,但道教文化并未中断。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部分道观得以修复,道教活动逐渐恢复。

三、颍州区主要道教宫观

(一)迎祥观

迎祥观位于颍州区老城区,是颍州区历史最悠久的道教宫观之一。据《颍州府志》记载,迎祥观始建于明代,原名“玄帝观”,供奉玄天上帝(真武大帝)。明代中期,张三丰云游至此,改名为“迎祥观”,并在此讲道收徒。清代,迎祥观历经多次修缮,规模扩大,成为颍州道教的重要活动场所。

迎祥观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明代道教宫观特色:坐北朝南,中轴线布局,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清殿、真武殿。山门两侧有石狮镇守,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三清殿内供奉三清天尊,真武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及龟蛇二将。观内保存有明代石碑一通,刻有“张三丰祖师云游处”字样,是研究颍州道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近年来,迎祥观经过修复,已恢复宗教活动,成为颍州区道教协会的所在地(《阜阳市道教协会召开2018年度述职测评会》,道音文化)。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诞辰),观内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周边民众前来祈福。

(二)紫盖山道观

紫盖山道观位于颍州区古驿镇紫盖山文化旅游区内,是颍州区近年来修复的道教宫观。紫盖山原名“紫微山”,因山体形如紫盖而得名,是颍州历史上的道教名山。据《颍州志》记载,唐代已有道士在紫盖山修炼,宋代建“紫微观”,明代扩建为“紫盖山道观”。

紫盖山道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道教宫观与皖北民居特色:山门为砖石结构,上书“紫盖山道观”匾额;进山门后是钟鼓楼,左侧钟楼悬挂明代铜钟一口,右侧鼓楼置大鼓一面;主殿为“三清殿”,供奉三清天尊,殿内梁枋上绘有道教神话故事壁画;后殿为“地藏殿”(虽属佛教,但道教也有供奉),供奉地藏王菩萨。

紫盖山道观以“地藏之庙”称誉于世,传说地藏王菩萨曾在此显灵,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观内都会举办“地藏法会”,超度亡灵,祈求平安。此外,紫盖山道观还依托紫盖山文化旅游区,开展道教文化体验活动,如道教养生讲座、太极拳培训等,成为颍州区道教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典范(《安徽阜阳颍州区哪里有算命比较灵验的地方》,fengshuimao.net)。

(三)西湖玉皇宫

西湖玉皇宫位于颍州区西湖风景区内,是颍州区新建的道教宫观。西湖是颍州的著名景点,历史上与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并称“中国三大西湖”。玉皇宫始建于2010年,由当地道教信众捐资兴建,供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道教神灵。

玉皇宫的建筑风格采用明清皇家道教宫观形制:山门为三层重檐歇山顶,上书“玉皇宫”匾额,两侧有“道通天地”“德贯古今”对联;进山门后是“灵官殿”,供奉王灵官(道教护法神);主殿为“玉皇殿”,高20米,重檐歇山顶,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塑像,两侧供奉四大天师(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后殿为“王母殿”,供奉王母娘娘及七仙女。

西湖玉皇宫依托西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展“道教文化+乡村旅游”活动,如2023年5月,三程道长赴玉皇宫考察,探讨“乡村旅游基地”建设(《三程道人赴阜阳玉皇宫考察研究乡村旅游基地》,网易手机网)。此外,玉皇宫还举办“玉皇大帝诞辰”(农历正月初九)庙会,吸引大量游客和信众。

四、颍州区著名道士

(一)张古山(明代)

张古山,明代颍州人,生而端重,不喜世俗生活,早年入迎祥观为道。据《颍州府志》记载,张三丰云游颍州时,见张古山“根器深厚”,收为徒,传授内丹功法及武当派武术。张古山跟随张三丰修炼多年,后被召为武当山提点,负责武当山宫观的管理事务。他在武当山期间,致力于弘扬道教文化,推动武当派与颍州道教的交流,成为颍州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阜阳地区历代著名道士》,哔哩哔哩)。

(二)梁本惠(清末)

梁本惠,清末颍州陈家庙道士,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入道。他不仅精通道教经典,还擅长农业生产,“力耕种,积资购地”(《阜阳地区历代著名道士》,哔哩哔哩)。梁本惠将道教的“积善成德”理念融入实践,用自己的积蓄兴办义学,免费招收贫苦儿童入学,教他们读书写字。他的善举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被称为“梁善人”。梁本惠的事迹体现了道教与民间社会的紧密联系,也展现了道教徒的社会责任。

(三)相坤道长(当代)

相坤道长,颍州区人,现任阜阳市道教协会会长。他早年入道,师从武当派道长,精通内丹功法及道教礼仪。相坤道长致力于弘扬道教文化,推动颍州区道教事业的发展。他主持修复了迎祥观、紫盖山道观等宫观,组织举办了多次道教文化活动,如“道教文化讲座”“太极拳培训班”等。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将道教的“慈悲为怀”理念付诸实践(《阜阳市道教协会召开2018年度述职测评会》,道音文化)。

五、颍州区道教的文化传承与当代价值

颍州区的道教文化历经千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一是与武当派的联系紧密(如张古山师从张三丰),二是融入了皖北民间文化(如庙会、义学),三是与旅游资源结合(如紫盖山道观、西湖玉皇宫)。

在当代,颍州区的道教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是历史价值,道教宫观(如迎祥观)和道士事迹(如张古山、梁本惠)是研究颍州历史的重要资料;二是文化价值,道教的“天人合一”“积善成德”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三是旅游价值,道教宫观(如紫盖山道观、西湖玉皇宫)成为颍州区的旅游景点,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六、结语

阜阳市颍州区的道教文化,是中原文化与江淮文化交汇的产物,也是颍州历史的重要见证。从明代的迎祥观到清代的梁本惠,再到当代的相坤道长,颍州区的道教始终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们应该重视道教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发挥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让颍州区的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佛教 儒释道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暴雨 王阳明心学 精神内耗 致良知 道家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 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