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连云港市东海县道教

#连云港市东海县道观 #连云港市东海县修行 #连云港市东海县道士 #连云港市东海县道教


封面图

东海之滨,云台山麓,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自古便有“山海灵秀地”之称。这里不仅有“水晶之都”的美誉,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从东汉方士于吉在此得《太平清领书》,到隋代郁林观的兴建,再到元明时期道观的兴盛,道教文化如涓涓细流,在东海县的山水间流淌了两千余年。如今,尽管时代变迁,东海县的道教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民间信仰、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东海县道教的历史渊源

(一)起源:于吉与《太平清领书》

东海县道教的起源可追溯至东汉时期。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东汉顺帝时,方士于吉(一作干吉)“得神书百七十卷,名曰《太平清领书》”。关于于吉得书的地点,《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明确提到:“于吉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而“吴会”一带,便包括今东海县所在的古海州地区。近年来,东海县曲阳镇出土的汉代道教石刻(如“太平道”符牌),进一步印证了于吉在此活动的传说。《太平清领书》作为道教早期重要经典,其“太平”思想(主张平均主义、社会和谐)对后世道教影响深远,也为东海县道教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发展:隋代至元明的兴盛

隋代是东海县道教发展的重要节点。据《连云港市道教志》记载,隋开皇五年(585年),朝廷在东海县境内兴建“郁林观”(位于今云台山南麓),这是东海县有明确记载的最早道观。郁林观建成后,成为当时海属地区(今连云港一带)的道教中心,吸引了众多道士前来修炼。

元明两代,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东海县道教进入兴盛期。元代,朝廷设立“道教都提点”一职,负责管理地方道教事务,东海县的道观数量大幅增加。据《元一统志》记载,当时东海县有“三清观”“玉皇宫”“碧霞宫”等十余座道观。明代,朱元璋推崇道教,将其作为“国教”,东海县的道观进一步扩建,如“玉皇宫”(位于今南城东凤凰山)在明永乐年间得以重修,规模宏大,成为“海属第一观”。

(三)变迁:清代以来的兴衰

清代,道教逐渐失去统治阶级的支持,东海县道教开始衰落。乾隆年间,朝廷下令“禁止民间建道观”,许多道观因年久失修而毁弃。据《东海县志》记载,至清末,东海县仅存“玉皇宫”“桃源宫”等少数道观。民国时期,战乱频繁,道观进一步遭到破坏,如“房山碧霞宫”(位于今东海县房山街道)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炸毁,仅存残垣断壁。

图片1

三、东海县主要道教宫观与文物

(一)现存道观

1. 玉皇宫

年代:隋代始建,明永乐年间重修,1998年民间集资重建。

位置:东海县南城东凤凰山绝顶。

现状:玉皇宫是东海县现存最古老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海属地区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重建后的玉皇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玉皇殿、三清殿、灵官殿等。每年正月初八(玉皇大帝诞辰),这里都会举办“暖寿”活动,吸引周边数百名香客前来祈福,场面十分热闹(据携程攻略2023年数据)。

2. 桃源宫

年代:清代始建,2022年重修。

位置:东海县桃源路与恒兴路交叉口西60米。

现状:桃源宫是东海县城区唯一的现存道观,主要供奉太上老君、文昌帝君等道教神灵。近年来,随着城区的发展,桃源宫逐渐成为市民日常祈福的场所,尤其是高考前,许多家长都会来此为孩子祈求“学业顺利”(据城市生活网2022年数据)。

(二)道教文物

1. 卸房村道教石刻

年代:清代。

位置:东海县张湾乡卸房村。

现状:石刻为一组道教神像,包括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等,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目前,该石刻已被东海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东海县人民政府2021年公告)。

2. 桃林镇石刻门柱

年代:清代。

位置:东海县桃林镇。

现状:门柱上刻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道教经典语句,字体苍劲有力,反映了清代东海县道教的普及程度(据东海县人民政府2021年公告)。

(三)消失的著名道观

房山碧霞宫:始建于明代,位于今东海县房山街道,是当时东海县规模最大的道观之一。据《东海县志》记载,碧霞宫“殿宇重重,金碧辉煌,有道士数十人,香火鼎盛”。可惜的是,该道观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炸毁,如今仅存遗址(据zydtrip.net2020年数据)。

四、东海县著名道士

(一)于吉:东汉道教先驱

于吉(?—200年),东汉方士,琅琊(今山东临沂)人,长期在东海县曲阳镇一带活动。他不仅得到了《太平清领书》,还创立了“太平道”的雏形(后来张角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于吉的“符水治病”之术在东海县一带广为流传,深受百姓爱戴。据《江表传》记载,孙策平定江东后,以“妖言惑众”为由将于吉杀害,但百姓仍偷偷为他立祠祭祀(据《三国志·孙策传》注引)。

(二)周文生:现代慈善道士

周文生,东海县南辰乡人,泰山道院道士(正一派)。2008年以来,他将自己出家修行所得的善款全部用于资助家乡的公益事业:资助南辰乡四个村的3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家乡修建了两条水泥公路;每年春节为孤寡老人发放慰问金。周文生的事迹被连云港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评为“宗教界慈善先进个人”,成为东海县道教徒的典范(据连云港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12年报道)。

图片2

五、东海县道教的传承现状

(一)宗教组织:连云港市道教协会

2011年,连云港市道教协会正式成立,总部设在东海县玉皇宫。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团结带领全市道教徒爱国爱教,遵守法律法规;维护道教徒的合法权益;推动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协会先后举办了“道教文化论坛”“道教音乐展演”等活动,促进了东海县道教与外界的交流(据道音文化2011年报道)。

(二)民间信仰:香火旺盛的传统活动

尽管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东海县的民间道教信仰仍十分活跃。每年正月初八,玉皇宫的“玉皇大帝暖寿”活动都会吸引数千名香客前来;清明节前后,许多百姓会到道观为祖先“超度”;农历九月初九,桃源宫会举办“重阳节祈福法会”,吸引老年人前来祈求健康(据携程攻略2023年数据)。

(三)文化保护:道教文物的修复与研究

近年来,东海县人民政府加大了对道教文物的保护力度。2021年,政府投入资金对卸房村道教石刻、桃林镇石刻门柱进行了修复;2022年,启动了“东海县道教历史文化研究项目”,组织专家学者对东海县道教的历史、道观、道士进行系统研究(据东海县人民政府2021、2022年公告)。

六、结语

东海县的道教文化,既有“于吉得书”的传奇色彩,也有“周文生慈善”的现实温度;既有“玉皇宫”的千年古观,也有“卸房村石刻”的历史印记。它不仅是东海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如今,随着道教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东海县的道教正以新的姿态,为“水晶之都”增添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参考资料

[1] 《后汉书·襄楷传》

[2] 《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

[3] 《东海县志》(2000年版)

[4] 连云港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宗教界慈善先进个人事迹[R]. 2012年.

[5] 东海县人民政府.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告[R]. 2021年.

[6] 道音文化. 连云港市道教协会成立[J]. 2011年.

[7] 携程攻略. 连云港玉皇宫游玩攻略[Z]. 2023年.

[8] zydtrip.net. 东海县房山碧霞宫简介[Z]. 2020年.

[9] 城市生活网. 连云港桃源宫地址[Z]. 2022年.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玄门之光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神群落。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当下,
我们关注思想、文化以及修行……
我们沉溺在片刻欢愉的牢笼,
而精神应当栖息在思维的树梢。
多希望能有这么一块沃土,
让大脑能够吸饱养分。

标签

传统哲学 传统文化 传统智慧 佛教 佛道国学 修行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 历史演变 天人合一 文化传承 文化特色 现代启示 现代心理学 致良知 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