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鼓楼区道观 #徐州市鼓楼区修行 #徐州市鼓楼区道士 #徐州市鼓楼区道教
徐州市鼓楼区地处徐州主城区北部,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区之一。这里不仅有九里山、古黄河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更孕育了深厚的道教文化。说到鼓楼区的道教,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九里山道观——这座隐匿在九里山深处的道教圣地,承载着千年的神仙传说与文化记忆,成为鼓楼区道教文化的核心符号。
二、九里山道观的历史脉络
九里山的得名,源于“东西长九里”的地理特征,更与道教神仙传说紧密相连。据民间传说,远古时期有九位仙人在此山修炼,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最终得道成仙,九里山因此成为道教信徒心中的“仙山”。这种传说虽无明确史料记载,但却反映了古人对九里山“钟灵毓秀”的认知,也为道观的建立奠定了文化基础。
从历史文献来看,九里山道教活动的记载可追溯至汉代。徐州是汉代楚国的都城,道教在此时已传入徐州地区。据《徐州道教简史》记载,汉代徐州地区已有“方士”活动,他们依托九里山的自然环境,开展修炼、祈福等活动。至唐代,随着道教被尊为国教,九里山道观的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徐州地区重要的道教道场。
明清时期,九里山道观进入鼎盛阶段。据《徐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年间,九里山道观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新增了山门、正殿、厢房等建筑,香火旺盛,信徒众多。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路过九里山,为道观题写“仙山胜境”匾额,更使九里山道观声名远扬。
三、九里山道观的建筑与文化特色
九里山道观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道观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分为山门、正殿、后殿、厢房四大区域:
- 山门:作为道观的入口,采用传统中式建筑风格,飞檐翘角,门楣上挂着“九里山道观”的匾额,两侧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对联,彰显道教核心思想。
- 正殿:是道观的核心建筑,供奉着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道教尊神,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香火常年缭绕。
- 后殿:主要供奉道教神仙如吕洞宾、张三丰等,殿内布置简洁,凸显道教“清净无为”的主张。
- 厢房:用于道士居住和信徒休息,建筑风格朴素,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除了建筑,九里山道观的道教活动也极具特色。日常活动包括早晚课(道士诵读《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等经典)、祈福法会(为信徒祈求平安、健康);节日活动则更为隆重,如春节的“接玉皇”、农历二月十五的“太上老君诞辰”、农历三月初三的“王母娘娘蟠桃会”等,届时会有众多信徒前来参拜,场面十分热闹。
四、道教文化在鼓楼区的传承与发展
九里山道观不仅是道教活动的场所,更是鼓楼区道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鼓楼区政府高度重视道教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通过修缮道观建筑、举办道教文化节、开展道教知识讲座等方式,推动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例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九里山道观会举办“道教养生论坛”,邀请道教养生专家讲解彭祖养生术(彭祖是徐州道教的重要神仙,被誉为“养生鼻祖”),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此外,道观还开设了“道教文化体验课”,让青少年了解道教经典、学习道教礼仪,促进道教文化的代际传承。
五、结语
徐州市鼓楼区的道教文化,以九里山道观为核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神仙传说。它不仅是鼓楼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的桥梁。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九里山道观正以全新的姿态,继续传承着道教“尊道贵德、天人合一”的理念,为鼓楼区的文化繁荣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玄门之光
参考资料
[1] 携程攻略. 徐州九里山游玩攻略[EB/OL].
[2] 去哪儿网. 九里山游览攻略[EB/OL].
[3] 道客巴巴. 徐州道教简史[EB/OL].
[4] 抖音百科. 九里山[EB/OL].
[5] 易八字测算网. 徐州的道观或道士的道观[EB/OL].